时光不能倒流,哈萨克斯坦籍教授索菲娅·乌舒罗娃无法假设如果19年前自己没来西安,会经历怎样的人生,不过她却坚信:“来西安,一定是更正确的选择。”
 

    对于索菲娅来说,西安是第二故乡,也是她的“福地”。在这里,她结婚生子、开启热爱的法律事业、在学习交流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切都印证着丈夫教给她的第一个中文词汇——“幸福”。
 

邂逅爱情 在古城体味幸福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必须到那里去。”索菲娅是哈萨克斯坦法学博士,2004年2月,为完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关法论文,从哈萨克斯坦来到中国西安,完成论文的同时,也在这个距她家乡很遥远的城市邂逅了爱情。
 

    这段爱情故事的男主角叫张璠,后来成为索菲娅的丈夫,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在索菲娅来西安之初,他便受朋友之托,陪着索菲娅在多个图书馆之间奔波查资料、带她游览名胜古迹。两位有缘人很快互生情愫,当年8月,索菲娅嫁给张璠,成了西安的“洋媳妇”。
 

    在看似轻松的背后,索菲娅做出这个决定其实需要很大勇气。来西安之前,索菲娅曾在哈萨克斯坦一所大学任教,教学科研能力备受认可,前途无限,所以当同事朋友得知她因为爱情要离开家乡定居西安时,连连感慨:“中国人把这么优秀的人才带走了。”此外,她也知道,自己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语言不通、环境陌生、事业和社交重新起步的难关。
 

    好在一份来自恩师的鼓励坚定了索菲娅的信心:向前走,不要回头。
 

 “我把老师的话当作人生信条,这些年它给我很多力量。”索菲娅操着一口流利的“陕味儿”普通话说,西安给了自己很多机会,激发出她更多潜能。结婚后,索菲娅学汉语、写作、拍纪录片、教授俄语、辅助丈夫的贸易事业……
 

   高校任教 致力于丝路法律研究

   2015年,索菲娅凭借较强的专业能力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外籍教授,从事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等教研工作。
 

 “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鼓励新的业务研究探索。”索菲娅说,学校并不要求她只按部就班的教学,这给了她较广的探索研究空间。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发表十周年,十年来,这一倡议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索菲娅对此感受真切。特别是随着中国和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沿线国家对海关和贸易相关法律的需求度激增,法律在其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让索菲娅觉得自己从事的教学与科研极具意义。201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首倡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背景下,索菲娅参与了学校与中亚地区多所大学的交流合作及“丝绸之路法学院联盟”的创建。
 

   索菲娅的学生中有中国学生,也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很多后来成为中国和中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方面的人才,用学到的专业法律知识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顺利进行,索菲娅为此感到特别自豪。
 

出版传记,娓娓讲述中国情缘
 

   如今,索菲娅已经在西安待了近二十年,西安是她热爱的第二故乡。

   2015年,索菲娅撰写了个人传记《丝路好时光 哈萨克斯坦女博士的中国情缘》,将自己的丝路故事娓娓道来,并在次年以中、俄双语同时出版。“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巨大魅力,它连接了人与人的交往、文明的交融。”书籍推荐语中如是说。
 

   索菲娅的家里,和谐地浓缩着中哈两种文化。“我家里有两个客厅,一个摆放着红木家具,古香古色;一个挂着水晶吊灯,优雅华丽。我们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所有节日,除了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每次家宴我们也会定制蛋糕,一年之中我们通常需要十五个大蛋糕,来庆祝那些重要的日子。”索菲娅介绍说。
 

   她也像许多西安人一样,热情好客,喜爱面食。有次在莫斯科出差,索菲娅忍不住趁着空闲时间去街上找寻陕西面食。每逢有亲友到访,她更是以东道主的身份担当导游,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带他们去认识西安,兵马俑、钟楼、城墙、大雁塔这些景点她已经说不清去过多少次,“我快把每个兵马俑都认识了。”
 

  西安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这些都让她着迷。索菲娅的丝路新故事,将继续在这里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