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文教育到互学互鉴,孔院如何促进中外高校多元化交流?
意大利鲜花节上的巨幅中国年画,葡萄牙阿威罗运河上的端午节龙舟,《中庸》17世纪拉丁语译本的意英双语重译……近年来,孔子学院海外办学和与之相关的教育交流正展现新的面貌。多位中外高校校长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孔院建设正在融入高校的治理体系和发展规划中,成为提升中外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多元化交流平台。
2020年6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成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品牌的统筹管理和运营方,主要负责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品牌的整体管理和运作,募集资金资源为全球孔子学院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中外双方合作机构成为举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主体,承担具体的运营管理工作。今年是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成立的第二个年头,中外高校间涉及中文教育的合作交流愈加频繁。
大连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在海外建立10所孔子学院,涉及9个语种。据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介绍,大外将海外孔子学院与该校相关语种二级学院进行对接,具有针对性地为海外孔院培养中文教师。刘宏说,自从转变为孔院办学主体后,大外将孔院建设列入治理体系和发展规划中,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变得更强了,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保障孔院提质增效。
孔院建设同样被纳入了匈牙利罗兰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规划中。2006年成立的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是匈牙利第一所孔院,在其推动下,汉语已被纳入匈牙利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匈牙利多所中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匈牙利高考科目之一。
作为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兼任该校中文系主任和孔院匈方院长。据郝清新介绍,罗兰大学孔院目前有教学点34个,主要分布在布达佩斯以及埃格尔、米什科尔茨和托卡伊等匈牙利知名城镇,覆盖人群从小学生到成人,每年招收各类学生2400余人次。
郝清新告诉记者,孔院是罗兰大学的一部分,它在中文教学师资、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与罗兰大学中文系同样重要,“我们会挑选孔院的优秀教师教授中文系课程、参与词典编辑等工作。”郝清新说,他带领团队编撰的《匈汉大辞典》目前已经进入校对阶段,有望在2023年出版发行。
近年来,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与其中方合作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之间的联结变得更为紧密,包括参与北外“双一流”建设项目中的同步课堂、中国学研究和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等,双方在专业建设、人员交流方面的沟通合作越来越深入。
刘宏认为,孔子学院是一个多元的交流合作平台,它可以促进中外办学主体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合作首先体现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她举例称,大连外国语大学海外孔子学院在“将中国翻译给世界”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其中包括对殷铎泽的《中庸》拉丁语译本进行重译。
17世纪时,来自意大利西西里的殷铎泽将《中庸》翻译成拉丁文,并取名《中国的政治道德学》,带回欧洲,为儒学西传作出了贡献。为了将中国的古代文学经典翻译为更加容易被理解的现代语言,恩纳“科雷”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罗毅文与来自该校意大利语专业的罗德尼·洛卡伊花费4年时间,对殷铎泽的译本进行了意英双语重译,于去年年底出版。
除了双边合作,大外与10所合作举办孔子学院的外国大学组成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此外,还牵头建立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这两个联盟又形成一个更大的联盟。联盟的方式促进了教育多边交流合作,不囿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在各大学其他学科领域也碰撞出合作火花。
刘宏还提到,孔院也在帮助提高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大连外国语大学当初在设立波兰语专业时,通过波兰雅盖隆大学孔院院长的牵线搭桥,最终与雅盖隆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对方还专门派了几位老师亲自前往大连,帮助建设大外的波兰语专业。
近年来,海外学习中文的热度仍然不减,这种趋势下如何培养海外本土中文教师、办出孔院特色成为中外合作机构的共同关注点。
吉布提国民教育与职业培训部部长穆斯塔法·穆罕默德·马哈茂德表示,他们做过一次针对吉布提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其中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愿意学习汉语,很多学生希望到中国留学。
今年2月吉布提建立第一所孔院,初步计划在当地5所高中开设中文课程。吉方孔院院长罗恩·赛义德·哈吉·伊斯梅尔称,四川师范大学为吉布提孔院挑选了4名中文教师和1名志愿者,未来计划再招聘一些优秀的本土教师。
刘宏亦指出,中方院校派往海外的中文教师和志愿者流动性较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还是需要培养本土教师。另外,无论师资培养还是学员培训,也要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和文化特色,发展出具有特色的“中文+”人才培养模式。
“思考如何办出特色时,应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刘宏说,跨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的给予,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也是在帮助外国朋友用汉语讲述他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故事,真正做到中外文化互学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