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亚洲 > 中国 > 资讯 > 正文

光明照处心无碍 春意浓时华章启 ——在《徐光春文集》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华人资讯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2-10-28 23:08
导读:编者按:河南省委原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徐光春同志于2022年10月21日在郑州逝世。徐光春同志是著名的马克思主...

编者按:河南省委原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徐光春同志于2022年10月21日在郑州逝世。徐光春同志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本文是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于2018年10月28日在郑州参加《徐光春文集》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时的发言。重温此文,以表对徐光春同志的深切怀念。

徐光春生前照片。网络图片

捧读徐书记《文集》,我心里说不出有多激动!徐书记《文集》第一卷收录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今年6月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一文,深邃的思想、缜密的论证、铿锵的笔力,显示了徐书记“思想者永远年轻”的精神品格,也迅速把我的思绪带回到24年前。1994年,时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的徐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文。当时,我在光明日报社国内政治部做记者,从这篇文章中我真切体会到了徐书记当年倡导报社年轻编采人员“做学者型编辑记者”的深厚意蕴。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思想理论界的热烈反响,至今读来,仍然具有启发思考、催人奋进的重要意义。
 

徐书记始终重视对年轻同志的培养,一以贯之为年轻同志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帮助年轻同志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锤炼成才。当时还未到而立之年的我,非常有幸在徐书记的领导指导下工作了五六年。在我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得到徐书记的鼓励与教诲、指导与帮助,是我莫大的幸运!
 

今天,第一时间研读《文集》,仿佛置身于徐书记几十年来砥砺奋进的日日夜夜,可以真切感受到徐书记倾注其中的心血智慧,能够深切体悟一名当代中国共产党员如何坚守信仰、如何执着忠诚、如何自信乐观、如何担当尽责的所思所感、其言其行。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刻,徐书记《文集》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徐书记几十年来思索不停、笔耕不辍,至今仍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套330多万字、收录355篇文章、讲话、报告的5卷本《文集》,是改革开放40年来徐书记在理论学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治省理政五大领域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集中展示,忠实记录了徐书记从新闻业务到文化管理、从中央部门决策到地方治理、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建构所取得的全方位多领域的丰硕成果。学习《文集》,徐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百姓情怀、高远的战略眼光、深厚的理论造诣、平实的语言风格跃然纸上,让人深刻感受到,这是一部生动展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等根本立场、根本问题的理论巨著与实践力作。
 

《文集》清晰传递出了信仰的力量。徐书记长期从事党的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文集》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徐书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始终站在信仰高度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体悟学习《文集》中有关我们党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深入思考,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转化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武器,更好地用新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集》清晰传递出了忠诚的力量。徐书记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将近半个世纪。《文集》集中体现了徐书记几十年来“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
 

在新华社分社社长、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和局长、河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巡视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等不同岗位上,徐书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道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把忠诚完全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鲜活形象。
 

《文集》清晰传递出了自信的力量。徐书记从报道文化到管理文化、从传承文化到发展文化,一以贯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与呼,不管遇到何种杂音都始终葆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宝贵自信。《文集》收录了徐书记关于炎黄文化、尧舜禹文化、河洛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忠实记录了徐书记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大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些思考与实践彰显了广泛而深厚的文化自信,蕴含着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对我们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集》清晰传递出了担当的力量。徐书记历经多个重要岗位,角色转换的跨度很大,但始终以极强的适应能力,彰显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行行有业绩,行行有成就”。
 

特别是徐书记从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后,迅速适应新岗位新要求新挑战,富有前瞻性地提出“四个更加重视”,与全省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推动河南实现了粮食生产第一大省、新兴的工业大省、重要的经济大省、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等四大历史性转变,充分展现了一种励精图治的担当、一份心系人民的牵挂与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不仅是对广大宣传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的共同期许。徐书记曾长期在宣传思想战线工作,从谋划新闻单位发展的社长、总编辑到引领事业发展的部长、总局局长,从执政一方的党委书记到立心铸魂的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他始终将“四力”作为自己思考、筹划、推进工作的重要遵循。《文集》对于我们从如何学、如何看、如何写、如何做等方面真正领会“四力”要求并持之以恒身体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我们要学习徐书记求真务实的“脚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徐书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准方向,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抓实工作”作为人生信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阅读《文集》,仿佛可以听到徐书记用行动告诉我们:脚在路上胸中才有时代,紧抓落实事业才有未来。
 

我们要学习徐书记牵挂群众冷暖的“眼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徐书记始终把群众放在心头,对群众疾苦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一以贯之从群众的立场、群众的利益出发看待改革难题、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评判改革效果。尤其是在河南省委书记任上,徐书记从到任第一天就深情宣示“我已成为河南9600万人民中的一员”。《文集》中记录的全面免征农业税、“再造河南形象”“我与农民工有个春天的约会”“第一时间握手获救矿工”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温暖瞬间,鲜活呈现了徐书记真诚炽热的人民情怀。
 

我们要学习徐书记科学思维的“脑力”。徐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分析问题,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文集》中所体现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将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学习徐书记润物无声的“笔力”。深入实际才能捕捉生活瞬间,贴近群众才能感知群众的情绪与需要。《文集》中大量文风朴实、笔触鲜活的文章,集中体现了徐书记作为高级记者和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极为可贵的同情心与同理心,以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染力。这些文章,从标题到观点,从形式到内容,始终把握时、度、效,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吸引力和情感魅力。研读《文集》对于我们在工作中更好挖掘富有时代气息、代表社会主流、具有广泛认同的文化素材,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好地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道理、做工作,真正让群众听得进、看得懂、易感受,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徐书记《文集》不仅提出了许多启智发聩的观点理念,更传递了一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党的事业是永恒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徐书记《文集》既是一本记载过往的珍贵文献,更是一册面向未来的启示参考。我们要把对徐书记这份信仰、忠诚、自信、担当的敬意,转化为自己履职尽责、守正创新、接续奋斗的强大动力,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作者:方江山

 

主办:华人资讯(西安)有限公司

邮箱:Chinainfo@188.com
联系方式:4006 567890
Copyright © 2029-2021 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08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