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亚洲 > 中国 > 资讯 > 正文

国际舆论大变局下,各方齐聚共议创新出海

来源:华人资讯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3-09-23 18:46
导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持续演进之中。激烈的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国际舆论场也在经历格局之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持续演进之中。激烈的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国际舆论场也在经历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面对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特点,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中共二十大对新时代的国际传播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9月2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贺信一周年之际,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的“创新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国内外媒体、高校智库的各方人士齐聚一堂,共论创新国际传播之道,助力更多中国故事“破圈”“出海”。

图片

 

 

   以下为部分嘉宾观点摘录: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表示,一年来,世界之变仍在加速演进,中国之治又锚定了新的航向。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上,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挑战,担负着更为重要的新使命。他表示,新时代的国际传播要探索文明叙事,拓宽国际传播领域;坚持融通中外,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广交天下朋友,凝聚国际传播力量。

   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充满挑战,国际传播遭遇的“痛点”仍然存在,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依然严峻。他指出,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要以时代为画卷,书写好中国故事;以世界为舞台,展示好同心圆故事;以文化为主轴,讲述好文明互鉴故事。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在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的征途中,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网络国际传播工作既迎来宝贵机遇,也面临复杂形势和艰巨挑战。他认为,做好网络国际传播要彰显中国精神内核,探索话语表达创新,推动传播渠道拓展,强化技术应用赋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李舫

     让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传播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表示,当前国际传播范式面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巨大变化,一方面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赋能,另一方面也带来更多挑战。她指出,要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进优质国际传播内容生产,善于算法、触达受众,建设跨国、跨文化数字平台,影响国际传播的话域、场域,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治理,提升人工智能主体识别技术,增进多媒体内容鉴别水平,培养公共人工智能素养,清朗国际传播内容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王志

 

     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需“一题一策”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志教授认为,当今时代,大国博弈加剧带来舆论格局变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舆论生态变化,国际传播面临新形势。在他看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深入融合,在国际舆论场上,美西方针对中国的议题设置也变得越来越具象,从政治领域渗透到经贸、文化、科技、气候、民族、宗教等多领域。他表示,新时期,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途径需要“一国一策”精细化策略,也需要“一题一策”的定制化策略。

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

程曼丽

      话语权争夺成为新时期国际竞争的焦点

   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谈道,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矛盾交替出现,不断升级。“由于西方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他们的话语霸权不会轻易被撼动,新兴发展中国家进行话语权争夺必将经历漫长和曲折的过程。”她表示,发展中国家的种种努力是为了打破西方大国在信息传播领域中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舆论突围,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舆论场上依然处于弱势,但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它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周庆安

     以文明叙事构建理解桥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指出,当代中华文明更多展现出时代性的叙事,它会以创新性视角作为一种文明叙事展开。文明对话需要构建积极场景,包括共同的历史场景、发展场景以及挑战场景。有了积极的场景之后,还需要有效的话语。他认为,要构建文明理解的积极内容,一定要尽可能推动国际传播过程中,更多以案例分享,挑战分享和风险分享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的内容。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姜飞

     生活方式美学国际传播价值潜力巨大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指出,从宏大叙事到微观个体,从新闻零售到价值趸售,跨文化传播已经到了至深、至难之处。他认为,生活方式的美学可以把普通人单纯用个体眼光看到的美感,放大为群体生活方式的美学。在由生活方式美学推动的国际传播中,可以重构国外受众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进而改变群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李沁

 

     国际传播应该是全球的,沉浸的,融合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沁认为,当前,国际信息流开始发生转变。文明的互鉴,文明的交流,这是不可挡的趋势。她表示,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传播技术和模式的变革带来国际传播的转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来,任何人在手机上说一句话、发一条内容都会影响整个全球传播生态。因此,要提升全民的国际传播素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总裁

范建平

      坚持“以终为始”,增强国际传播实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总裁范建平表示,我们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国际传播时,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而且要不断问“为什么”,找到最终目的。“明确了最终目的,才能对传播与否、传播什么、采取什么形式和方式传播、传播对象是谁等问题做出明确回答,采取恰当做法。”他说,做国际传播,需要坚持“以终为始”。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

郑华卫

 

     利用新闻漫画做好舆论斗争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郑华卫认为,现在漫画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国际化的艺术形式,国际主流媒体都非常重视新闻漫画的应用。国际上有很多种语言,每次翻译都有可能出现传播折扣,而漫画本身就是一种国际性语言,不需要翻译基本上就可以看懂,而且老少咸宜,扩大了受众的范围,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他表示,有很多国际上有舆论的斗争,我们可以以笔做枪,通过漫画突破西方的传播壁垒,达到“一针见血”“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国际媒体制作人

翠花

 

     用全球化思维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国际媒体制作人翠花表示,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提高跨文化知识和素养;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走进来;提升人文感,加强对生活方式的传播。她认为,要加强讲述人文现代进程的故事,并鼓励年轻人展示他们眼里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样子的,多让他们去拍短视频,用他们的自媒体讲述中国故事。同时,外国游客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给他们的同胞展示的中国是最真实的。

主办:华人资讯(西安)有限公司

邮箱:Chinainfo@188.com
联系方式:4006 567890
Copyright © 2029-2021 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08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