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亚洲 > 中国 > 资讯 正文

非遗工坊传承技艺

来源:华人资讯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4-08-05 16:45
导读:岭南大地有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推进中,...
岭南大地有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推进中,这些非遗项目发挥着独特作用。8月1日,羊城晚报记者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市通过打造非遗工坊、营造乡村文化新空间,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还让乡村记住了乡愁。
 
  风貌园里传承非遗技艺
 
  走进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太平村委会金龟村,近年打造的乡村文化空间——壮瑶传统风貌园一下子就惊艳了游客。在风貌园的锦绣非遗馆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上百件明清时期的珍贵壮锦藏品;在非遗工坊和研学基地里,游客可以参与研学,沉浸式体验壮锦的编织与文创;在染料种植科普园里,游客还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增长见识……
 
  该风貌园由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发展而来。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是集壮瑶织、染、绣技艺传承和活态展示于一体的非遗基地。随着合作社二期建设完成,该合作社于2023年提质扩容为壮瑶传统风貌园。目前,该风貌园已拥有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清远市(壮族传统染织技艺)非遗保护单位、市级非遗工作站(壮族传统染织技艺)、县级非遗工坊(壮族织锦)等多重身份。
 
  “95后”冀麒宇是连山壮锦织造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也是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作为壮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人,我不能让这项技艺失传。”冀麒宇告诉记者,合作社通过活化纺织非遗技艺,以壮锦为设计原点,研发了壮锦草药香囊制作研学体验课程。目前,合作社已与86座城市的博物馆合作开展研学活动,还走进我国港澳台校园。以研学课程为桥梁,该合作社培育乡村工匠,建设非遗工作站、非遗就业工坊、研学基地,带动9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按照规划,壮瑶传统风貌园项目将创建国家4A级景区。
 
  营造提升乡村文化空间
 
  记者了解到,在连山,不只有壮瑶传统风貌园这一家非遗工坊。
 
  “我们县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57个。近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赋能‘百千万工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陈艳云介绍,该县以非遗传统技艺为主要特色资源,创建了4家非遗工坊、市级非遗工作站;指导非遗工坊开发研学产品,发展研学旅游。其中,“壮族织锦非遗研学旅游”荣获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荣誉称号。
 
  “壮瑶传统风貌园除了是非遗工坊,还是人们了解我们当地壮瑶文化的窗口。”冀麒宇告诉记者,风貌园正在打造“连山壮瑶风采非遗园粤书吧”。目前,连山已建有5个新型阅读空间,其中4间为粤书吧。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旅股股长卢少萍介绍,“连山壮瑶风采非遗园粤书吧”是一间结合壮族织染技艺探索“非遗+旅游+阅读”的新型阅读空间。该粤书吧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完工,10月份投入使用。
 
  经验
 
  借助非遗力量 打造文化家园
 
  “百千万工程”推进实施过程中,广东提出,要发挥乡村文化空间文化传承作用,发挥非遗传承人等传帮带作用;推动乡村文化空间与旅游、教育等服务叠加,着力打造内涵丰富、体验良好的文化家园。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春雷看来,非遗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在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方面,非遗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建设特色非遗小镇、非遗工坊等。
 
  如何营造和提升乡村文化空间?冀麒宇认为,首先,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来打造文化空间,做出地域文化特色;其次,这个文化空间不仅服务当地人,也要服务外来游客。

主办:华人资讯(西安)有限公司

邮箱:Chinainfo@188.com
联系方式:4006 567890
Copyright © 2029-2021 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08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