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亚洲 > 中国 > 资讯 正文

生命的真性 ——写在吴震寰上海朵云轩南村文人书画展之际

来源:华人资讯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4-08-24 23:07
导读:前不久,吴震寰在电话里告诉我,8月下旬,他要在上海朵云轩办一个文人书画大展,问我能不能给他写几段文字。电话里我没有答应,只是...
作者:李建兴
 
前不久,吴震寰在电话里告诉我,8月下旬,他要在上海朵云轩办一个文人书画大展,问我能不能给他写几段文字。电话里我没有答应,只是说我看看资料思考一下再说。
其实,去年8月他在北京荣宝斋办完展览的时候我就想写写他和他的作品了,这次他又亲自提出来,我不好意思推辞,就一猛子扎到了他的资料堆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他的资料真不为过。一周时间,我翻阅了与他相关的资料有几百本书和画册,文字达上千万以上。
读罢思考,在我脑海里跳出来一个形容民国著名人物杨度的词:旷代逸才,也让我联想到了历史上一系列中国画宗师级人物:荆浩、梁楷、范宽、米芾、赵孟頫、倪瓒、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等。
于是,不揣冒昧,动笔写了起来。
 
从文艺青年成长为书画家
吴震寰,号南村,1968年12月生于广东省雷州市潭葛南村。从小吴震寰就显得比同龄的小孩子聪明。年仅4岁就开始自学书法和画画。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同伴,怎么学呢? 他有自己的窍门:拿着连环画册瞎画,照着书本插图乱涂。就这么写写画画、涂涂抹抹,在村里竟然有了点名气。村里人都知道,他还没有上学就能写毛笔字、画画了,还能读繁体字的古诗词和文章。街坊四邻和他一起玩耍的小孩都叫他小神童、小天才。1979年,上潭葛小学后,他儿童的天性显露出来了:不喜欢死板的课堂,就愿意玩儿,正儿八经的课本不爱学,但村里能找到的各种闲书却读得如饥似渴,在别人眼里整个一个“坏小子”。但有一点很好,语文学习得特别棒,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语文老师说,这孩子,将来能当个作家。而小小年纪的他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
几十年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告诉记者,“自打记事起,我就有理想,想做一个诗人,一个画家和一个歌手儿,诗一直写到现在,画也一直画。歌手的梦只在大学与朋友组织了一个乐队,合作了几首歌,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再没有下文。想起来,我的艺术梦是天生的,是我与生俱来的福分。”
还别说,真被老师说中了。在北和中学读初二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了。吴震寰的文学处女作《春天的歌》发表于《海康报》,获中南六省征文二等奖。参加文学夏令营,小说入选《全国中学生新千字文选评》。散文《清明的雨》发表。可谓“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晋书·陆机传)。
这期间,也是在初二他开始随老师黎其荣系统学习书法。黎其荣在他心灵上打下了三个深刻的烙印,一是从毛笔字到书法的概念,二是从书法到书法艺术的概念,三是重视书外功夫和修养。这三个烙印成了他今后从事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他的艺术人生从逸才走向逸品再走向逸格的起点和源头。
 
当吴震寰以文学特长生被破格录取到省重点湛江一中后,他一边学习,一边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图书资源大量阅读世界名著,同时苦练书法。先后在《少年文艺》、《春笋报》等报刊发表60多篇小说、诗歌、散文,被推荐参加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评比。其书法作品参加了重庆、西安、浙江、北京等地的展览。因优秀被选派为全国高中部唯一一个代表,参加西沙科学考察队。此外,他还撰写了长篇小说《狮子》、出版诗集《黑暗的吉他》和《女人与鸟》以及文集《梦中的鲜花》等。
一天,他偶然读到了海子的系列长诗太阳七部书:《太阳土地篇》《太阳断头篇》《太阳大扎撒》《太阳你是父亲的女儿》《太阳弑》《太阳诗剧》《太阳弥赛亚》。海子诗歌独特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浓郁的抒情色彩、深刻的哲理思考直抵他的灵魂深处,七窍好像被血洗了一般。读完太阳七部书的他,身体因激动而颤抖,语言因激情而模糊,思维因顿悟而发散,大脑因醍醐而灌顶,人生因梦想而转折。
太阳七部书,涉及宗教、哲学、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要真正读懂这些诗篇,就要具备全方位的丰富的知识底蕴和储备。于是吴震寰开始更加潜心阅读、汲取知识。他开始认真研读《易经》《老子》《论语》《庄子》《孟子》以及《圣经》等等,品读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倪云林、石涛、八大山人、徐渭、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和传记,熟读西方艺术史,研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大卫、米勒、塞尚、莫奈、罗丹、雷诺阿、高更、梵高。他既苦苦研究中国画的流派风格,又着力研究西方的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与超级写实主义。正如海子诗里所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吴震寰被震撼了!他的思绪就像暴雨如注的夜晚,迎着雷鸣电闪狂奔: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行动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此真正开始了他面壁十年的诗书画印——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的长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1992年被保送到汕头大学中文系到2001年,对他来说是近10年的面壁。但他的面壁,不像达摩那样静坐冥想,而是投身到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的海洋,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这10年无论是在汕头大学读书,还是毕业参加工作后,阅读中外名著、苦练书法、学习国画油画成为他面壁的业修。以文学为例,10年间,他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再到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几乎读遍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的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再以哲学为例,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近代西学他都有较深的涉猎,对儒道释千百年来的博弈、碰撞、融合,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性观——人性本善、德性优先;人格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尺度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表达观——言近旨远、含蓄委婉有着极深的感悟。
那10年他做到了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外息诸缘”,甩开既有的规则模式——“内心无喘”,凝练自己的心魄——“心如墙壁”,追求自己的艺术之路——“可以入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0年的“苦修”成为他后来创作众多华彩篇章的丰厚滋养。
与别人不同,吴震寰学习艺术没有拜过师父,而是自学成才。他说他的师父是中外古今的国学、文学、哲学、艺术大师。包括大自然、天地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海风云、星月河汉。内心里他深知天地有大美而学不尽,历史有大慧而参不透,文学有大爱而表不够,艺术有大道而悟不完。
10年间他研读了大量的中外名家名作,其中梵高对他的影响最深。阅读梵高传记和书信令他如醉如痴。
梵高,十九世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其作品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影响极其深刻,尤其对表现主义、野兽派影响巨大,成为先锋和代表性人物。梵高早期的画风长于写实,后来受到日本浮世绘绘画的启发和当时文艺思潮的影响,在线条和色彩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对事物的强烈感受而不是所看到的视觉形象,用主观意识对自然进行再塑造。在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创作理念指导下,创作了自画像系列、星空、向日葵等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一大批作品。
梵高对吴震寰的影响,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创作理念的影响。二是浓烈色彩、粗犷笔触艺术风格的影响。三是内心感受、思想表达体现艺术追求的影响。四是反思现实、批判现实的情感诉求的影响。五是创作思路、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的影响。
唯有面壁不负人。10年面壁,吴震寰边研究边创作,也是他的文学、书法、国画、油画创作的高产期。到2001年,他完成的作品有书法、国画、油画2000多幅,篆刻300多方,小说2卷,诗歌2卷,评论1卷,成为颇有名气的作家、画家。从中学到大学,吴震寰就发表了很多小说、诗歌、散文、评论。他初中二年级写的散文《清明的雨》还与鲁迅、朱自清、郁达夫等一起被选为中学生必读的百篇文章之一。大学撰写的千余行现代长诗《孤独者》与洛天、海子等当代最具影响的24位诗人编入建国以来唯一一套史诗丛刊,以单行本发行于世。2003年,在广东举办画展,出版了《吴震寰书画集》《神仙人物卷、神仙出游图》《吴震寰艺术》。2004年,在郑州举办画展,编印《吴震寰、李志鸿国画》。
艺术大家颐堂说“吴先生少时即饱读诗书,擅诗词书画篆刻,自创长短歌,他的诗词和书法是自我情感与情绪的表达倾诉,见我、见天地、见众生……小到一花一草大到天地大道。他的书法深入传统,诸体兼擅又风格独立,自创“震寰体”。他的绘画既可精致入微,又能兼工带写,包括泼墨淋漓,收放自如,主题不同,手法相异,均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件件精彩。他的篆刻主张摒弃方寸所限与刻意设计,上追战国秦汉,追求自由与扑拙之美。”
正如第一届自由诗歌奖获奖者颁奖词所说:吴震寰——这是一位开创者,是创造力强大、创意能量巨大的艺术家、诗人、学者,他对整个人类当代的艺术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是一个象征,也是一个符号,具有重要的思想贡献,展示了灵魂的本质,是回家道路上描绘诗意面貌的全面立体的百科全书艺术诗人。
到此,笔者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又想起了李白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更想起了毛主席的诗词:“鲲鹏展翅,九万里”“鲲鹏击浪从兹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抗”(韩愈)。此时的吴震寰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不管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书法、国画、油画作品,都以各自的魅力吸引着、感染着、打动着众人。
从艺术高原攀登艺术高峰
2006年,对吴震寰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艺术的转折点、思想的转折点。这一年,他辞去公职,远赴北京宋庄,成为北漂艺术大军中的一员。
你当时来北京是怎么想的?很多人曾经问过他这个问题。
他说,“所有的艺术都有一个中心发生地,像西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到后来的法国巴黎,再到美国的纽约,一直有这样一个中心。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理论、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作品都在那里诞生。而中国的中心就是北京,这是其中之一的原因。还有就是我当时选择了三个地方,一个是广州,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北京,但是最后我记得我坐公共汽车经过天安门广场,那种宏伟壮观、坦坦荡荡的气场,跟我心里有一个呼应,我当时还写了一首诗,谈我到北京的感受,就是突然感觉北京跟你心里是相通的,这就是每个人内心有一个东西可以呼应,我们看不到,但是永远有个东西在碰撞,跟外界接触,身体有一个抵触或者保护或者接纳的机制,身体确切地说是心灵深处会告诉你要或者不要。所以我那个时候非常确定的知道自己与北京之间的某种隐隐的关系,心里特别的安详和宁静,也有伟大的感觉出来,我就决定留下来,我相信这是一种古老的密码”。
听着有点玄,但好像每个人都经历过此类的感受。你和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缘分有某种冥冥注定的成分,正如古人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他和宋庄就有这种缘分,在宋庄一待就快20年了。
位于北京通州的宋庄,是个艺术家集聚的村镇。高峰的时候,这里汇聚了上万名中外艺术家。不到宋庄,不知道中国艺术家多。
这不,吴震寰一到宋庄,就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编辑了宋庄第一份艺术地图、第一份宋庄艺术家名录。在栗宪庭先生的帮助下,建成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
自宋以来,文人画大行于世,影响深远,吴震寰得益深厚的文学功底,行笔作画深得文人画精髓,与当代画人几乎只徘徊在笔墨表面的学习形成了鲜明对比。
进京之前吴震寰就系统研究了中国国学、文学、艺术,也系统研究了西方哲学、文学、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但2006年辞职到京后,置身当代艺术前沿,他的艺术思考实现了从过去只注重历史传统到既注重中国艺术传统又注重西方艺术传统、既注重古典艺术又注重当代艺术的飞跃。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正是艳俗艺术狂潮席卷全国的时候。一时间,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作品层出不穷,甚嚣尘上,沸反盈天。宋庄,一度成为中西各种艺术思潮的角斗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天。
这个时候,艺术界需要有人站出来振臂高呼:老祖宗不能丢,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能丢!
吴震寰当仁不让,感艺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于是,吴震寰等人策划了宋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国画展,还策划了以古典表现主义绘画为重点的一系列展览。这些展览反响强烈、影响极大。在宋庄,传统绘画的大旗高高飘扬。宋庄的艺术市场风向对中国艺术市场风向影响极大。通过市场化宋庄、宋庄市场化的传播影响,把传统绘画的大旗插遍了白山黑水、大江南北、天涯海角。
实践出真知。善于总结提高是学者型艺术家的特点。吴震寰这个学者型艺术家不失时机地总结撰写论文,提出了中国绘画的个人性、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历史性观点。
他就像一个勇猛直行的勇士,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成了爆发的火山,用10年时间走完了其他画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策划近千人参加的《上上国际双年展》《中国意志——中国绘画邀请展第二回》《中国以上——中国绘画邀请展第三回》,编印了《中国意志》《中国以上》画册;策划《历史·新宋庄展》,编印9本大型画册,从中国艺术发展角度,对宋庄传统艺术、当代艺术、人文、建筑、文学等各方面全方位进行了整合梳理,促成了宋庄的再次繁荣。自己的作品接连参加在山东省举办的《文脉·状态三人展》、《意·外二人联展》并编印画册《吴震寰超写意绘画》,《无原·吴震寰》个展并编印诗书画印合集《无原》;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大美水墨当代作品邀请展》《相由心生——广东独立绘画邀请展》《中意法国际展》《关键链接瑞士展》《澳门国际设计展》《联合国华人当代艺术设计成就展》《写意宋庄名家书画邀请展》《宋庄书法院第一回、第二回展》《溪山引》等上百场展览。2013年,他还举办了一场《如是·吴震寰来京七年个展》。2016年,吴震寰应邀到联合国总部做《大国画》中国艺术讲座。
讲座结束后,他参观了世界著名的大都会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
在大都会美术馆,面对百科全书式的藏品,他沉浸在世界五千年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之中。古希腊罗马艺术、古埃及艺术、古代近东艺术、中世纪艺术、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欧洲绘画、19世纪及20世纪早期欧洲绘画与雕塑、美国艺术、亚洲艺术、现当代艺术等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心醉了,醉在了艺术;他的腿呆了、呆在艺术品前不能移动半步;他的人化了、化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他对朋友说,一辈子没有上过艺术大学,在大都会美术馆观展,就像是读了一次艺术大学,算是弥补了他一生的缺憾,也为他研究中外艺术史提供了借鉴。
在古根海姆博物馆,被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作品深深吸引。康定斯基是俄国画家,抽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的作品是通过线条、色彩、空间、运动来体现精神上的反映,而不是参照自然界的任何客观物体。读康定斯基的画有如读天书,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东西。可以说康定斯基画的不是东西。不是东西的东西怎么就吸引了吴震寰呢?因为吴震寰联想到了八大山人评价石涛的名言:“禅有南北宗,画者东西影”,还想到了青藤的“舍形而悦影”、白阳的“为造化而留影”。这几句至理名言,正是中国艺术哲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也是中国写意绘画所遵循的重要的底层逻辑。顺着康定斯基抽象主义、八大山人画者东西影的画论,他想到了自己提出的大国画论、空相论以及怎样去完善大国画论、空相论。
到2016年,十年时间,吴震寰逐步成长为艺术界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美术馆长、评论家和策展人。他提出的古典表现主义、大国画论、未完成绘画、空相论既解决了自己艺术思考和创作的历史性方向,也填补了一直以来仅仅是学习、追随、跟风和模仿西方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空白。他的艺术论文集《神秘:南村谈艺录》影响了众多艺术创作者和经营者。
先说说古典表现主义。西方有古典油画,表现主义油画,古典油画核心价值是解决“眼睛所见的真实”。表现主义油画解决的是个人、社会的情感、情绪表达。吴震寰在两者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工笔、写意方法论和精神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古典表现主义的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实践。
 
在吴震寰的内心,古典表现主义分为两大块,一是古典,二是表现。古典又分为两大块,一是中国的工笔画,二是西方的古典艺术。具体体现在他的创作中就是用古典或者工笔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手法表达表现主义的实际、完成表现主义的状态。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吴震寰和他的古典表现主义》画册,里面选发了40多幅吴震寰的油画。这本画册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提出的古典表现主义理论的例证。
翻开这本画册到第53页,有一幅《执扇仕女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幅画从西方古典画法蜕化成中国工笔画表达。画中借用了汉代女诗人班婕妤《怨歌行》用扇子来比喻女子命运多舛的故事,隐含了屈原在《离骚》中把自己比喻成香草美人的诗意,传承了唐伯虎仕女画写实、形象准确、神韵独具的画风,以喻君子不遇的感慨,形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艺术表达,同时也解决了中国工笔画世界艺术形式化的蜕变。
画册第55页的《空间》,画面上一青年女子并肘支头斜睨读者,好像正在哼了一声,一付天真无辜不屑的样子,旁边女子侧身面对墙壁,形容憔悴,前景黑色沙发既是家(沙发半露,比喻家的不完整)的隐喻,更有点像审判或见证的“祭台”。而室内墙面暗红色冰冷的砖墙,用三角形图式构成,暗示时空间的紧张,人物关系的紧张,也让欣赏者紧张。沙发上的扑克牌给人的感觉是命运和占卜,王牌却孤零零地遗置于旁边女子坐椅下面,暗喻了现实的残酷,命运的不确定性。他甚至创造性地画了画框,让画框成为画画的组成部分,既暗示了保护本身,也成为了禁锢本身。画框右下方竟然还留了缺口,这个缺口可以看作既是解放的出口,也是伤害的入口。
 
布面油画《神秘》刊印在画册第17页。著名艺术评论人士凌琪点评到,“在这幅作品中,貌似菩提达摩的吴震寰,或是貌似吴震寰的菩提达摩,直接走进没有背景的空间,对一位后生耳提面命,他说的是什么?后生的脚边和身后有极简线条勾勒的台阶和一扇门。无疑,这是一幅充满了隐喻与象征的作品,甚至就是直观的表现主义图解。”
瞧瞧,要想理解古典表现主义的作品,没有一点中外文化底蕴和怪诞的幻想还真不容易。
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来看,吴震寰在北京的第一个十年担任十多家美术馆馆长,策划了大量展览,撰写了大量艺术评论文章,主要从事艺术推广工作。但在纷繁的推广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完成了自己独创的学术思考,创立了古典表现主义(油画)、大国画论、未完成绘画论、空相论,筹建了恍惚画派,与此同时也创作了大量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作品,践行着自己对绘画的思考和理解。
2006年到2016年,他创作了总计5000多幅工笔画、写意画、古典表现主义油画、书法作品,一千多方印章,一百多座雕塑,还出版了万行长诗《孤独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业内外人士评价他是一个从艺术高原攀登艺术高峰的勇士。他自己坦陈,“我从来不怀疑自己努力的方向,”他说,“艺术永远在路上。”
有感于斯,一个朋友套改了几句《梦驼铃》的歌词送给了他:
攀登高峰望故乡,
道路万里长,
远处传来艺术声,
声声敲心房
自信踏上追求路,
飞纵千里山,
中外艺术竞争艳,
梦在前方。
从实践创新走向理论创新
自2016年开始,进入他到北京的第二个10年,即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他辞掉了社会上的许多工作,潜心读书、创作和思考,从更深层面完善自己,继续朝着学者型艺术家奔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轨迹和生命轨迹,艺术是小技,也是大道,需要和值得用一生去追求。放尔千山万水身。他把自己原来属于那千山万水的生命重新放回到千山万水中,也就是让自己立足当代、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探寻艺术的真谛。
果不其然,他回归传统,向文人画的“珠穆朗玛峰”攀登;刻苦钻研中外艺术,特别是从哲学的高度去研究中外艺术,从世界艺术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吴震寰在提出了古典表现主义之后,又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大国画论”、“空相论”,简称“二论”。
说到哲学的高度,不能不提他研究“轴心时代”哲学的事情。当他阅读《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时,被这本书的作者、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的哲学命题“轴心时代”深深折服。
雅思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即北纬25度至35度这一区间,这段时期结束了几千年古代文明,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段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中国有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等。
于是,他又阅读了英国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的著作《轴心时代》。阅读研究《轴心时代》时,其中第四章心性的探索、第五章心性的修炼启发他后来思考回归中国艺术传统,必须要从生命的心性到生命的真实,从生命的真实到生命的真性。
说到生命的真性,他想起了董其昌。历史上董其昌“生命真实”“境界真实”的艺术哲学对后人影响很大。“生命真实”“境界真实”是阅读、理解、欣赏学者型艺术家董其昌作品的要旨。这让他从哲学的高度更加理解了董其昌作品的伟大。
作为文人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董其昌作画不是画外在的物,突出表现的是生命境界之山水,而不是客观的山水。这里的生命境界之山水是和董其昌生命的真性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到此,吴震寰感叹,“轴心时代”的哲学思想对西方艺术发展,对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思想影响是巨大的。能表现生命真性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文人画艺术家。“艺术归真是我追求的信仰”,他说。
吴震寰说,从艺术归真出发,“大国画论”是立足中国文人画,运用西方油画技艺、丙烯材料,以及西方装置艺术来进行当代表达。表达的基础是跳出抽象、具象、空象,从第四象——意象出发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文脉不变的基础,成就中国绘画当代的全新面目,成就中国的当代艺术,以期达成对接世界艺术的可能,以期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世界气派、世界风范。
“空相论” 把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道家“恍兮忽兮,其中有相;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的智慧,应用于艺术,来进行当代表达。
运用这“二论”来进行当代表达,表达什么?他认为,表达当代人生命的真性是“二论”的核心。“二论”既可以解决国画当下的传承问题,又可以给西方艺术界思考和创作提供新的借鉴和方向。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任何方面相比西方艺术都更早和更有品质,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对世界文化界艺术界影响力而言远逊于西方,从这个角度看,吴震寰的努力和成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吴震寰不是在靠“二论”忽悠,而是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做支撑。当很多艺术家迷失方向,忙于胡乱打破传统或者盲目模仿跟风西方的时候,吴震寰则是忙于学习思考,忙于建设,建设自己的理论,实践自己的理论,给艺术家带来理论的活水、创作的活水、策展的活水。
吴震寰说,“中国自从有了当代艺术,有世界关怀之后,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包括弘一法师、刘海粟、徐悲鸿等,他们都面对这个问题做了探索,做了努力,他们都意识到要做回自己和民族性。但他们兜了很大一个圈子。这几代人的努力有几种呈现,例如徐悲鸿,他还是简单的用西方的技术跟精神来表现,无论他画的是油画或者是后来画的水墨,中国最精彩核心的东西,写意的精神,基因里面的东西他没保留。还有像林风眠先生是形神都比较准确的,但他走的是中西结合的点,导致品质并不准确纯粹,难臻高地。还有另外一批人,比如说颜文良,一辈子基本就只画西方的油画,更不对。又有像刘海粟,他最早画西方绘画,画的很不错,但是最后一转型就变成了中国文人画状态了,又跟世界没关系了,也不对。分几部分,一个是完全西方的,极其西方,一辈子西方的;一个是企图找中西结合的路;一个是完全抛弃西方回到中国的,这三个都没解决问题。
真正的解决之道,在我说的“大国画论”里面,关键的点就在于要把完整的、最核心的、精神的、本质的东西保留,不要破坏,一旦破坏就不是你。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外在的调整,比如说材料是可以改变的,呈现的方式、方法、面貌是国际化、世界性的,但是传递的精神指向一定要是独立完整的,跟整个中国的传统脉络是一样的,这点是关键!不是截取一部分,是完整的保留中国的文脉精神、文脉传统。”
笔者将他这段话概括为一个公式:传统+当代+文脉=突破创新。突破创新就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所以,到2020年,进入21世纪第3个10年,在宋庄,一个学者型艺术家横空出世,这个人就是吴震寰。
我们可以从他研究八大山人的例子看见他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的创新。
众所周知,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中国画一代宗师。
他对八大山人的崇拜可以从他创作的一首长诗略见端倪。部分摘录如下:
一见钟情
时间艰难转过身来
亘古的身躯无限拉长
轰然作响
一双巨眼流出血泪
天空轰轰作响
在今夜
在过去和现在
终于成了抽刀断水的天空顽石
终于只是一面之缘
长江不过如此
黄河一奔再奔
终于没有成为亘古组成部分
八大八大
生而为人
我们一无是处
我与你都没有与时间一起艰难转过身来
明或者清
一代更替一代
都没有成为天空的石头
人世的历史没有光芒
灰烬丛生
把黄河和长江挫骨扬灰
也没有抽刀断水的勇气
八大
你终于是一个疯子
没有记得清
没有记得明
煨烤芋头吧
不用细水棍儿拨弄着残灰
不要以助火势
寒风一吹再吹
暗生的尘土与烟灰一起穿过破街、破衣
穿过天空的石头
抽刀断水的决绝终于没有实现
你出世
入世
终于只是一个疯子
朱耷
朱耷
母亲也没有为你哭泣
“浮沉世事沧桑里,尽在枯僧不语禅”
一日,我从天空转过身来
见尔在门上大书:哑
从始与人不交一言
譬如一见钟情
一言不发
譬如一见钟情
譬如今夜
花一样
一开再开
没有记得花开花落
如果说我爱你
八大
请从天空的千水万山转过身来
如果说你爱我
一画从石头生成
没有石头的重
只有石头的轻
象觉悟的偈
“墨点无多泪点多”
一万年叫不出一声叹息
一见钟情的轻浮昭然欲揭
“莫是悲他世上人,到头不是来时路”
亘古太久
我几乎忘了曾与你一再擦肩而过
像是三生三世的爱人
彼此太过陌生
情的绝望
怎么说呢
个山驴
请说偈曰
“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这首诗里看得出来,他曾经在夜梦中与八大山人一见钟情。几十年来,他一直在研究八大山人,学习八大山人,体会八大山人的艺术精神。对八大山人的许多作品,他临摹了千万次。即使这样,2022年,他又一次专题临摹了八大山人的200多幅作品。这些临摹的作品最后结集编印成书,列为了吴震寰文人书画个案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名曰《致敬八大》,有369页之多。作品全部被一家画馆收藏。
元代艺术家倪瓒是他超级喜欢的艺术大师。他对“倪瓒模式”有着深入的研究。倪瓒在艺术史上像神一样的存在。倪瓒之后的历代文人画家莫不顶礼膜拜。吴震寰当然也是膜拜顶礼。他经过反复临摹倪瓒的作品,对倪瓒用笔的逸笔草草、逸气横飞、惜墨如金体会极深,并在自己的大写意、小写意作品里表现出来,从而展现倪瓒绘画中生命的真性精神。
还有元代艺术家吴镇的“渔父艺术”,也被他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
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晋人陆机《文赋》)他研究临摹倪瓒、吴镇的作品,不看形式,只看他们作品中体现的精神。超越形式,直追绘画的真性。
今年8月,上海朵云轩要举办“明月生——南村文人书画展”。这个展览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近几年他的创作成果。
吴震寰的文人画里有范宽、倪瓒、吴镇、石涛、八大山人、黄宾虹的灵气,营造的是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
这次在上海朵云轩举办展览,编印了一本《明月生》画册,其中有一幅工笔画“戏蟾图”特别引人注目。这幅画里的金蟾,一般情况下这种题材的工笔画,都谈的是富贵,谈的是精神,但是他这幅画,在谈富贵的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富贵来自哪里,比如说要重视修德品行等等,构图也比较干净,跟一般画的那种花花绿绿工笔画有很大的差别。
在画面上部,他题诗一首:道心本足无短长,人心动处生暖寒。手指此物与人看,功名利禄兹枉然。
吴震寰自己解释说,“这幅画的风格,一个是用我自己的手法,自己的风格,画的工笔跟历代的工笔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一个,就是当我们面对这种名利的时候,一个画家传递什么态度,这很重要,就像画龙点睛一样,历代那些画家基本上都是谈从富贵到富贵,从赚钱到赚钱。我这个起的题目叫戏蟾图,也就是说人在面对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时候,那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意思就是说,提醒我们的不是什么赚钱,而是要求道、修真理、得智慧,修品德才是真正的富贵。”
古人画画是特别注重画面背后的含义,但现在人画画基本都停留在画画的技术层面上,为画而画,不知为何而画。而吴震寰所有的画都会特别追问背后的意义,就是情感的寄托等等。像八大山人画的鸟从来都不是鸟,展现的是家国情怀,“白眼”朝天。像郑板桥画竹子,早期体现的是追求事业,题诗谈的是雄心壮志,如咬定南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他做官之后,他画竹子落款的内容开始彰显家国情怀,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也就是说通过绘画这种表现形式,来寄托画家的情感、喜怒哀乐、生命感悟、家国情怀,吴震寰的绘画就具备了这种风骨精神。因为他始终牢记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的:“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明月生》画册中还有一幅山水写意画,标题是“省观图”,为什么说省观呢?所有写意绘画,到了高层面,其实只是通过一个形式来表达情感,表达对生命、天地等等的感悟、感怀,借画寄情。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云雾,都可以追求生命感觉、生命呈现。写意山水画不是写实山水画,而是通过山水展现生命的真性。
吴震寰解释说,“这幅画,你看前面是高山,它是人世间的一个生命庄严,就是天地之间的一个大道的感觉,前面是棱角分明的一个高山。然后中间那部分依然是高尚,但是是比较含蓄的,然后中间还住了很多人家,代表人世间,然后天上是缥缈的风云,变幻的风云,画面上部还有一轮明月,那么明月呢,它在这里,当我们说省观的时候,一方面是生命的圆满和缺失,就像苏东坡写的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个是从人世间来看的解读。
另一方面呢,当我们说省观的时候,还可以佛家智慧来看,月是代表道的本体,也就是佛的意思。所以佛教有个典故指月图,用手指着月亮,就是告诉你,那个就是道,那个就是佛,就是得道的意思,画面中间的很多房子体现的便是芸芸众生,表达的是人间修为最终的归属在于获得真理、智慧。这就是省观的意义所在。”
《戏蟾图》《省观图》这两幅写意画气韵生动,禅意深深,体现了吴震寰的文人品格、文人情怀、文人作为、文人高度。因为他作画,是为了画他对生命的感觉,呈现生命的真性。
文人画高妙深远,是人类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世界文明、中华文明的伟大构成部分。正可谓“画者,文之极也” (宋人邓椿《画继》)。
最后我们再看看他的书法、篆刻。
书法,分书和法。书是书性情、怀抱诸,展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法是规矩、法度。又分两种,一是古人法,二是自家法。凡学书法的人,第一步是习古人法。古人法也有高低之分,习高者法为佳,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第二步则厚积薄发,成自家法。这步,路漫漫又艰险,非大才不能得之。吴震寰书法,早期主学帖书,到京后主攻碑书,篆、隶、草、楷、行皆能,40多年下来,得益各体各家,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名曰“震寰体”。“震寰体”以碑书的沉雄苍茫见长,细品则不失帖学内在之典雅温厚。
自古以来,书法是一门艺术。好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家个人情感、家国情怀、学识修为的展现。吴震寰的书法秉承书脉传统,以自作诗词、文句为载体,无论真草行隶,都发自内心,真切展现了他自己的个人情感、家国情怀、学识修为。
印章本原是信用印鉴,与艺术创作无关,到了元明,才有个别艺术家偶尔刻印盖在作品上。到清代,篆刻印章大行其道,诗书画印同等重要了。
吴震寰说,“论印章,五代十国是我最喜爱的,高古自在。汉印可在伯仲间,但法度一立,高古自在便逊了一筹。清代印人蔚为可观,但多在文人雅致处,比较上古,不知失了多少高处,多见小情绪小趣味,尤其于当代人心目中大名鼎鼎的吴昌硕,更是只得了个风格和一个“刻"字,别的几乎什么都没了。当代印人,基本上各样花花肠子,竟无一人成器,无一人可观。”他这番话说的有点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吴震寰刻印一如作画作书,取法五代十国,兼修汉印,并修上古刻石铭文,性情所致,任刀如笔。在结构方面包括谋篇布局方面自由自在,不讲规矩,不讲准确,只看心情,只看刀法。其篆刻追求格调高古、姿态飞扬,放到当代印坛看,别有自己的面目,颇令人惊艳。笔者称其为大写意篆刻。
他的大写意篆刻强调神似、注重用刀、张扬个性、乱中取胜。治印回归真心真性,回归自然道法。其篆刻作品《心经》由30方印组成全篇,看文字、看结构、看谋篇、看布局、看刀法,怎一个乱字了得。就是这么乱,却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花无缺》可以看成他乱刻刻乱的典型作品。印文哪叫一个乱,边款又极度夸张,张扬的个性一目了然。是炫技吗?不是,是才华的展现,是心田中的灵光。
 
现在的吴震寰,名头极大、作品极多、理论极厚、展览极盛、人缘极好、市场极广。
从2020年到2024年,光是吴震寰个展就在北京、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办了几十个。
2023年8月,在荣宝斋的个展国内外反响热烈,日本、欧洲、美国等多国媒体给予报道。在全球6000万华人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华人头条做了充分报道。
今年8月下旬,即将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明月生——南村文人书画展”一定会引起业内外的极大关注,也一定能为当代画坛送去一股文人画的新风。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华祥评价“大国画论”说的话:“吴震寰的大国画概念,其核心是中国文脉精神和文化传统,重胸怀抱负和化外之思与技外之功。反对大处无追求,小处无笔墨。鄙视狭隘的水墨观念和一味的跟着西方跑。其策略和路径是,不拘于宣纸笔墨人物花鸟,可以是油彩画布,可以是任何材料。要的是中国精神和世界衣服。要做西方人看得懂的大国画,要让中国传统融入世界,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做一种整体的、能够涵盖中国与世界的大国画。为引领世界潮流而努力奋斗。”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里指出,“今天,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
自信者自强,自强者必胜。吴震寰从一位文艺青年成长为艺术界极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家,其作品正在从艺术高原走向艺术高峰,艺术研究正在从实践创新走向理论创新,其人生正在从成熟走向巨大成功。五十而知天命,相信接下来的几十年,他必会取得更高的成就,给自己、给当代、给历史交出一份可敬可爱可信的厚重答卷。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党委书记、副总编辑,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二级教授)

主办:华人资讯(西安)有限公司

邮箱:Chinainfo@188.com
联系方式:4006 567890
Copyright © 2029-2021 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08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