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极洲 > 科考 > 正文

南极洲:无主的矿产资源大陆,西方早已开始争抢

来源:华人资讯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2-09-24 15:40
导读:近日来,随着俄乌局势持续恶化、欧美等国陆续下场,乌克兰的未来也变得越发难以预料。而就在欧盟和美国接连宣布对乌克兰制裁的同时...

近日来,随着俄乌局势持续恶化、欧美等国陆续下场,乌克兰的未来也变得越发难以预料。而就在欧盟和美国接连宣布对乌克兰制裁的同时,俄欧合作的重大项目“北溪-2”却被迫停滞。

在这个矿产资源愈发重要的时代里,或许资源丰富的俄罗斯比欧盟更有底气。

自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以来,矿产资源就成为了维持工业生产的血液,围绕着资源争夺战,世界局势也正经历着深刻变化。

从中东战争到利比亚战争,民主与自由旗帜下无不是大国对资源的觊觎。

而在资源日渐减少的背景下,如今各国已经开始将目光投注到遥远的南极,渴望透过白雪皑皑的冰盖窥探到那一望无垠的矿产资源。

身为无主之地却又矿产丰富的南极洲能否为各国提供更多资源?而各国就这些资源又将掀起怎样的硝烟?这不仅关乎人类对于南极的探索,并且对于世界局势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1、矿产资源大陆——南极洲

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开始探索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土地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而除了土地紧张外,资源短缺也成为了困扰整个人类群体的关键性问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上的矿产、石油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机器声轰鸣而过后,留给所有人的却是繁华背后的空虚和资源短缺的困境。

许多国家就此选择了第三条路,即对人类还未踏足的土地进行探索。

近年来,不论是北极还是南极都成为了科研考察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固然与两极人迹罕至、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地貌有关,同时也是因为两极拥有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能创造出巨大财富。

据不完全统计,北极地区拥有47万亿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资源和近10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北极地区这两项资源拥有量甚至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一。

而南极洲虽然没有如此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但厚厚的冰盖下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和可以替代石油与天然气的清洁能源——可燃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南极洲拔地而起的众多科考站又何尝不是为了“抢占先机”。

此外,除能源外,南极查尔斯王子岛南侧还有一条规模极大的磁铁矿石资源带,专家推断其铁矿石储量可供人类开发320年。

而零星的矿床更是分布在南极洲各处,包括铜矿、金矿、银矿、锌矿在内的各种矿产资源都能在南极找到,这在点缀了南极洲的同时,也赋予了南极更高的战略价值。

与北极地区资源更多的属于周边国家不同,远离大陆板块的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因此,围绕着其领土和主权问题也引发了更多纷争。

在殖民时代,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先到先得”的原则,不论是无主之地还是有土著定居的地方,资本主义国家都用枪炮开辟了新的版图,重新划分了自己的领地。

所以对于南极来说,自然更是谁的拳头硬、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得到这片土地和其附加资源。

人类的贪婪和欲望在南极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愈发肮脏,一直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两个超级大国这才决定为南极“伸张正义”,重新划分南极。

1959年,在美苏两国的主持下,12个协商国共同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规定禁止在南极大陆上开展军事行动。

1991年,《南极环境保护协议书》通过,南极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就此被“冻结”。

也就是说,南极以及其所拥有的所有资源都将会被当作人类共同的财富传给子孙后代,这不止于某个国家的利益,而是关系到所有人类的未来。

从1998年“协议书”正式生效以来,各国对南极的考察勘探似乎仅限于自然科学研究。

然而,我们虽然可以相信条约的公正和法律的效力,但是对于南极洲的未来,我们也还需保持警惕。

从表面来看,美苏对南极洲重新洗牌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但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层面来看,这何尝不是因为美苏没有从第一期瓜分中获利,因而索性推倒重来?

毕竟在绝对的霸权面前,人类的命运也不过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2、中国南极科考之旅

各国对于南极大陆的勘探考察几十年来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自美苏奠定南极新格局后,两国相较于其他国家更是加大了对科考的投入并在南极洲占据了有利位置。

两国都有着丰富的北极勘探经验、科学技术水平也居于领先地位、且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

所以,美苏两国也就此在南极建立了更多的科考站,并派出了大量的科研人员进行实地考察。

而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对于南极的探索则起步较晚。

直至1980年,中国科学家才首次踏上南极的土地,开始了中国在南极的探索之旅。

南极恶劣的自然条件给科考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零下四五十度的气温和近12级的台风无不考验着我国科考队员的身体素质和勇气。

而这也决定了中国的南极科考之路注定走得无比艰辛。

南极科考站从无到有的突破背后凝结着几代南极科考人的努力和愿景。

对于我国来说,参与到南极科考当中并不只是为了对地球和大气等进行更深度探索,更多的则是为了彰显我国的国家实力,并争夺在南极地区的话语权。

俄美两国重新洗牌南极格局是为了“抢占资源”,而我国在南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样也是为此。

尽管南极资源已经被“封冻”,但如今谁能占据有利位置就意味着在之后南极资源“重见天日”之时,谁能“掷地有声”。

从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到1985年“长城站”建成,一直到如今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在罗斯海海域正式选址奠基。

中国的南极探索之旅可谓是进展飞速,向世界展示出了我们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探索南极的勇气和信心。

但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在南极地区与日俱增的科考站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许多西方国家也表现出了普遍的担忧。

正如前文所言,《南极条约》的签订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欧美国家喊出的“保护资源”的口号不过是暂时的,当各国资源消耗殆尽之时,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南极资源必定会被当成一块肥肉。

所以,中国的入场也自然引发了各国的不安。

然而从我国的角度来说,虽然已经看到了各国“科考”背后的狼子野心,但我国的科考却是切切实实地行科研考察之实,并防患于未然。既然资源紧缺的苗头已经出现,那各国潜在的矛盾与争端爆发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因此,对于南极来说,此时有更多的国家势力下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各国相互制衡、彼此牵制,才能为南极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即便那一天终将到来,但对于平静安逸的南极洲和人类的未来来说,我们仍旧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将这一刻无限期推迟。

从国家间较量的层面分析,我国在南极的投入与考察兼具了科研目标与政治目的。

在世界局势纷繁复杂的当下,日渐强大的中国或许无需像80年代一样通过在南极修建科考站来彰显自己的实力,但我们仍然需要扎根于南极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味的低调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南极洲的资源我们可能此时还抢不到,但话语权却是“抢到即赚到”。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南极的科考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其中涉及到的领土、主权纠纷可能比自然资源的发现更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

而可悲的是,当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出现在南极时,这片古老的大陆就被迫卷入了世俗社会,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南极也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燃起看不见的硝烟。

3、从资源到资源

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能让西欧国家重返寒冷的冬天,中东战火重燃能引发国际油价飞涨、影响一整条产业链,迪拜富得流油的奢靡生活背后是数不尽的钻井机和油田。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能源和矿产资源仍然控制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因此,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南极资源争夺背后实际上是国际格局之争的再度显现。

纵观当今世界,几大国家势力无不是拥有或控制着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下,如果说高科技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上限,那能源和资源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下限。

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相较于庞大的人口,人均储量却并不占优,石油、天然气等也常年依赖进口,这也很大限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加剧了我国的资源风险。

自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多领域对我国进行制裁,试图打乱我国发展规划、拖慢我国的发展步伐。

这在给我国制造难题的同时也为我国敲响了警钟。

在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国霸权统治下,毫不夸张地说,各国如何发展、怎么发展都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即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美国在台前幕后都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美之间的较量已经深化到了多个领域,这正是关乎国家主权与尊严之战,容不得半点让步。

我们不仅要阻止美国在中国近海指手画脚,更要着眼于未来,以更高的站位和眼光与美国展开战略博弈,而此时,南极洲的“争夺”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当下的俄乌纠纷中国从不站任何一方一样,中国在南极洲的战略部署并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为了维护条约与协议的公平正义。

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外交政策上,更贯穿于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始终。

因此,南极勘探不过是我们用来自保的“武器”,中国从未想过将南极资源占为己有,但与此同时,也绝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将其占为己有。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极地科考,于冰雪间求解地球奥秘;科技周刊·探索;基础科学;2021-11-10;

2、中国知网:南极科考 多国为何趋之若鹜;

3、中国知网:中国记忆:南极科考强国之路;

科考栏目

主办:华人资讯(西安)有限公司

邮箱:Chinainfo@188.com
联系方式:4006 567890
Copyright © 2029-2021 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08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