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华人社团 > 正文

澳大利亚悉尼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在海外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

来源:Admin5 编辑:admin 时间:2021-11-02 11:16
导读:图为张晋在给学生们上中文课。 (受访者供图) 于海外侨胞而言,无论身在何处,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怀揣一份笃定的文化自信,心便与...

图为张晋在给学生们上中文课。
  (受访者供图)

于海外侨胞而言,无论身在何处,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怀揣一份笃定的文化自信,心便与祖国不再遥远。

为此,许多侨胞投身华文教育事业,在世界各国开办中文学校,传播中华文化,身体力行地赓续中华儿女的文化血脉。澳大利亚悉尼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就是这样一位坚定的华文教育工作者。20多年来,她坚守在教学一线,在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并见证一次次萌芽开花的美丽瞬间。

以下是她的自述。

 

用文化弥合隔阂

上世纪90年代初,我随留学澳大利亚的丈夫一起来到悉尼,落脚在北岸的曼利一带,经营一家商铺。

2000年,一件小事让我萌生了创办中文学校的想法。那年,5岁的儿子进入当地学校读书。一天,他突然跟我们说:“以后你们来接我,就躲在树后吧,不要让我的同学看到你们。因为我告诉他们,我的爸爸妈妈是英国人,来自伦敦。”我听了非常吃惊,询问之后得知,原来我们生活的地区,居民多是白人,很少见到华人身影,学校里只有几个亚裔学生,孩子多少会受到冷落。

我和身边的华人朋友交流后,得知这种现象很普遍。尽管我们在家都和孩子说中文,但孩子对华人身份的认同不是很强,与家长之间存在隔阂。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文化的隔阂。我决定,创办一所中文学校,并用中华文化引导中文教学,让更多“华二代”及西方人的孩子了解并喜爱中国。

为此,我将学校命名为“华夏文化学校”,让文化成为教学的一个主要抓手。我的母亲和公公都曾在国内从事教育工作,他们非常支持我的想法,给予我很多帮助。

学校创办之初,只有我儿子及其他6名学生。我在当地社区中心租了一间教室,自己编写教材、准备教案、采购教具。虽然条件有些简陋,但我的决心从未动摇。从一开始,我就将办学宗旨定为“以爱育爱”,希望能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培养孩子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我选择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用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引导式教学。

比如,到了中国农历新年,我让孩子们画灯笼。有的孩子把灯笼画成彩色的,我就在课堂上讲解,中国人过新年的吉祥颜色是金色、红色,所以要把灯笼画成红色。于是,孩子们对“红灯笼”这个词汇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更易记住。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第二年,我的学生就增加到20多个。

近距离感知中国

2008年,我的学校迎来跳跃式发展。这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风”席卷全球。在海外,华侨华人的地位显著提升,学习中文成为一种新时尚,中文学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中澳两国政治、经贸等各领域的往来日益密切,许多政府官员、企业高管都主动学习中文,并以能用中文说“你好”为傲。

更让我们“如虎添翼”的是来自国内侨务部门的大力支持。2007年,国侨办的一个代表团来澳访问,听说我们此前办学基本靠“自力更生”,便主动提出可以给我们提供免费教材。不仅如此,国内侨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以“寻根之旅”为主题的夏令营和冬令营,邀请海外的“华二代”到中国各地寻根。我们这些海外中文学校的老师也多次受邀回国,饱览大好河山,亲身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有机会聚在一起探讨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我和我的学生们曾多次回国参加这些活动,受益匪浅。也正因此,越来越多学生来到我们学校,希望能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中华文化。

让我欣慰的是,在带孩子们回国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的过程中,我发现此前的文化熏陶已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种子,悄然发芽开花。我记得,有一次在广州参观一家知名的中药厂,几名学生听说中药,便脱口而出:“这是中国的国粹!”这让许多在场的国内朋友惊喜不已。还有一次,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孩子们回国参加冬令营时听说,国侨办倡议海外华侨华人捐款援建“水立方”。于是,他们主动掏出零花钱,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并带动同行的其他中文学校的学生们一起参与其中。从这一件件暖心的小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中国充满感情,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作意义深远。

如今,我们的教师团队已扩充到40多人,学生最多时超过1000人,学校还在悉尼多个地区设立了分校区。除了“华二代”,越来越多其他族裔的孩子也来到我们的课堂。

二十载初心不变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海外众多中文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也不例外。疫情暴发后,学校停课,课堂不得不转到“云端”。在此之前,我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线上教学。如何做PPT?如何上网课?如何让学生和家长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但我们选择迎难而上。我和丈夫先跟着儿子学会如何制作PPT,再教其他老师。老师们也都非常认真负责,经常到深夜一两点,大家还在微信的工作群中讨论得热火朝天。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以及各级侨务部门也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网课素材和宝贵的教学经验。

2020年上半年,江苏省委统战部面向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中文学校,开通了中华文化“云课堂”,通过教授武术、剪纸、古诗鉴赏、书法等课程,满足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需求。这对我们的线上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云课堂”刚开,我们学校就有150多名学生报名。

我记得,有一对上小学的华人小姐妹特别喜爱中国功夫。她们最初听不太懂“云课堂”上的中文讲解,但每当老师开始示范动作,她们很快就被各种姿势、步法所吸引,一板一眼地学得特别认真,课后还总缠着妈妈回放视频。

一年多来,通过不断摸索,我们逐渐积累了线上教学的经验。目前,尽管疫情出现反弹,但相比过去,我们的底气更足了。

创办华夏文化学校20多年来,我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因为我深深地热爱这份工作。两三年前,我曾在悉尼街头偶遇一名“华二代”,正是我在学校创办之初教的几名学生之一。他兴奋地告诉我:“张老师,我马上要去中国做交换生了。我清晰地记得,那时您教我们用中文辩论。现在,我在大学读法律专业,还在继续学习中文呢!”我听后非常高兴。

让越来越多孩子能够熟练地说中文,并且爱上中华文化、爱上中国,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中华新闻社主办

邮箱:Canada@188.com
联系方式:(中国)188 010 88588
Copyright © 2029-2021 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