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坛上科幻文学的一朵“奇花”——评张根龙与他的《变频使者》
来源:华人资讯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3-12-29 14:22
导读:张根龙何许人也? 宝鸡行政干部朋友圈中,会说,宝鸡市民政局的行政干部。 宝鸡退伍界的朋友说,他是从军14载的老战友。 宝鸡文艺界的...
张根龙何许人也?
宝鸡行政干部朋友圈中,会说,宝鸡市民政局的行政干部。
宝鸡退伍界的朋友说,他是从军14载的老战友。
宝鸡文艺界的朋友会说,他是宝鸡文坛、甚至陕西文坛上的一位科幻作家。
《变频使者》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变频使者》是一部科幻小说,是宝鸡文坛乃至陕西文坛上的科幻之作。陕西文坛上,向来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为主流。无论是第一代作家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还是第二代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都以浓郁的“黄土地情结”,写现实生活,走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路子。正因如此,陕西文学早在新中国的“建国十七年文学时期”就占有一席之地,柳青的《创业史》就跻身于“三红一创”的行列。新时期以来,作家们获得了自由思考的权利,开始思考我们这个民族如何从1840年走来,如何陷入“文革”之中,又如何从“文革”中走向改革开放,家族、民族、国家都经历了哪些苦难。正是对这个“时代之问”的回答,造就了30年前的“陕军东征”,再次登台亮相,确立陕西文学的地位。从陕西文坛看,以现实主义、写实精神,写农村、写城市现实的作家多,却几乎没有写科幻的作家。依我看,张根龙的科幻小说,至少弥补了陕西文坛的缺憾。换言之,张根龙的几部科幻小说,让陕西文学多了科幻文学的面向。
《变频使者》讲述了居于特异功能——做梦的梦境会在现实中出现的青年赵明远,如何被“空间物理研究所”发现、暗中考察、被遴选进研究所,成为高科技的“变频计划”的实施者,通过三次变频,进入平行空间,并试图预测、应对现实世界灾难等故事。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完全摆脱了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套路,即主人公通过“时间隧道”,回到过去的时空,去拯救“祖父”、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套路。张根龙的《变频使者》给我们从科学原理以及文学想象塑造出“几乎与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另一个宇宙时空”,完全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变频使者”赵明远进入的“另一个宇宙时空”,并非离奇如原始社会、未来世界,而是完全与现实一样,却如同镜中花、水中月的世界。“玄灵空间”中也有赵明远、赵明远父母、爷爷、奶奶等,也遵循伦理亲情、社会法则等。作者认为“玄灵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前兆,如“变频使者”赵明远闯入、被救、送往医院;“赵明远”的爷爷凌晨四五点,迁往医院途中被飙车者撞死,成为现实世界中爷爷死亡的前兆。总之,张根龙的科幻小说《变频使者》呈现出与以往望科幻大片完全不一样的科幻世界。
张根龙似乎过于重视解释科幻“变频”的理论基础,在小说中,不惜笔墨去阐释这种“科学”理论。这既是他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影响读者阅读感的地方。他对现代物理学十分感兴趣,痴迷于宇宙物理学的前沿理论,曾撰写科学论文,并让我联系高校物理学专业老师,请教人家,甚至公开发表该论文。这让文科背景的我十分敬佩,让我意识到,新文科不就是要以文科专业涉猎理工科的学科知识吗?当然,他越下气力揭示“变频”的基础,就会越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因为,读者不会用“科学真实”去判断“艺术真实”。比如说,读者不会想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原理,吴承恩也不需要阐释这些,只要把“大闹天宫”故事写精彩,读者就认账
《变频使者》最成功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反思批判。首先,作者需要从主人公——赵明远的梦境、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等揭示他如何成为“空间物理研究所”这样保密级别高的、具有军工科研性质的单位的员工,甚至成为“变频计划”实施的主角,这就要心理活动的详尽描写,故而设置休假期间,与爷爷周旋、与同学聚会等情节,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很是精彩。其次,《变频使者》的心理活动描写中,饱含着作者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如批判崇拜明星、金钱、权力、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这种“诗意的裁判”将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抽象的东西,融入作品的具象化写作之中,让“盐”融入水中,丝毫不漏痕迹。最后,《变频使者》最后一个情节,即在“玄灵空间”中,赵明远、司亚婵遭遇重大地震,救援幸存者,回到现实空间之后,整个研究所冒着泄密的危险,市政府领导也冒着决策失误被问责的危险,采取防震撤离等措施。这背后是“人民利益至上”,是作者的“人文关怀”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
可见,在《变频使者》中,融入着这位多年接受部队教育、一身正气的西北汉子,对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鲜明批判,以及对国家、民族、人民、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这恰恰与正统的陕西文学所坚持的民族、国家立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变频使者》既是张根龙个人科幻小说写作的成熟之作,也是陕西文坛上科幻文学的一朵“奇花”。(作者 李剑清 系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资讯栏目
热门排行